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吧  >  问答中心  >  孩子为什么屡教不改

孩子为什么屡教不改

914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有些孩子对于家长的批评教育并不当回事,总是屡教不改,这势必会引发家长爆发脾气,对孩子非打即骂。其实孩子屡教不改,家长的教育方式从最开始就存在问题,所以家长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

屡教不改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屡教不改的孩子是一种叛逆的反抗心理。很多家长总是会抱怨孩子“说了多少次都不管用”,于是就会经常在孩子的耳边唠叨,甚至是打骂。可是过多的唠叨指责催促等方式,真的会带来孩子的反感,使得孩子的耐心变差、逆反心理更强。那么,孩子屡教不改是什么原因呢?

1、发泄情绪,否定批评

家长总觉得提高音量大声说话,或者把孩子批评一顿,更有利于孩子长记性、改掉坏毛病,事实却恰恰相反。家长上来就批评、数落他,孩子会感到愤怒,产生抵触心理,拒绝和家长沟通。次数多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2、缺少规则清晰

02-27 阅读全文>

面对孩子犯错,大多数家长都是狠批一顿,孩子大哭一场之后就结束这次教育。但是这样根本不管用,孩子根本没有思考自己的错误,所以后续依然会重复犯错,家长面对屡教不改的孩子,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才奏效。

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孩子有什么办法

1、先消气冷静。家长在气头上批评孩子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一定要消气冷静,再用恰当的语言去批评教育小孩。如果还是和以前一样大声训斥孩子依旧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们以后会寻求更精明的方法来躲避父母的责罚,这样以后的错误父母难以发现,问题就更大了。

2、问清原因。既然孩子屡次犯错,就证明之前父母没有弄清事情的原委,有可能错怪小孩了。所以,再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要彻底弄清楚原因,记得照顾孩子的自尊心。

3、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家长要允许小孩为自己辩白,才能让问题有机会解决,不要父母在哪里唱独角戏。做家长的要沉住气,静下心,听孩子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4、照顾孩子的自尊。有的家长看到小孩屡教不改,就火冒三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就对孩子一通批评,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挫。选择合适的时间,场合批评孩子,尊重小孩的人格。爱护小孩的自尊,才能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01-05 阅读全文>

孩子沉迷手机,最大的责任还是在于家长吧。作为监护人的角色,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有着一定的义务,很多家长在孩子接触手机的时候不在意,不去约束,等过一段时间,发现孩子沉迷手机,影响到学习,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的时候,再去约束,往往会发生亲子问题,甚至不少新闻都有报道,因为手机亲子之间的悲剧。

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手机

1、孩子没有获得父母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父母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如果父母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从他们口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好无聊!”“没人陪我玩!”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2、父母为了省心,让孩子玩手机

有的父母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父母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

04-30 阅读全文>

孩子偷玩肯定是手机里有他感兴趣的东西,也说明他怕你不想让你知道,这说明你和孩子只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没有成为朋友。所以要和孩子勾通,他才能和你说实话,你要让孩子意识到长期玩手机不好,可以适当的放松玩一会。

孩子偷玩手机屡教不改怎么办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矩,规定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这些规矩的原因和必要性,以便他们更好地遵守。

家长应该时常监督孩子使用手机的内容和时间,注意孩子是否沉迷其中,以及是否受到不适当的影响。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户外运动、文化活动、社交聚会等其他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多样化的体验生活。

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使用手机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04-14 阅读全文>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上学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很多孩子都不愿意上学,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很多孩子就是喜欢在户外活动,还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学习成绩跟不上,导致孩子厌学,不喜欢上学,总之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具体对待。

孩子为什么不上学

首先,可能是因为孩子对学校环境或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觉得学校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或者无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其次,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学校中遇到了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受到欺凌、教师对他们的指导方式不合适等,导致他们对学校产生了负面情绪。

另外,家庭环境也可能对孩子不愿去上学产生影响,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等。

此外,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等也可能影响他们对学校的态度。

03-07 阅读全文>

一方面,过于繁重和枯燥的学业压力使许多学生感到疲惫和焦虑。另一方面,学生并不能从教育系统中获得实际和有趣的知识,而是被迫应付大量无聊的考试和功课。此外,缺乏机会去追求兴趣爱好,以及教育系统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缺乏关注,也可能使学生在学校中感到茫然和无助。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

1、自身学习动机不强

许多孩子升入高年级之后,发现课程变难,一下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这种情绪出现的直接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孩子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不得不背着书包到学习混日子。

2、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会产生负面影响,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等如果让小孩子过早的接触到,孩子没有自制力很容易沉迷其中,也容易结交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03-07 阅读全文>

孩子进入叛逆期了,不太喜欢父母过度干涉自己的事情,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得不听话。家长的说教和方式是错的,孩子已经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了,所以不愿意再听父母的话。

现在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父母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智能特点,一味要求孩子追高,如考试要第一,处处不能落后与人,结果,孩子无数次的努力换来无数次失败的体验,最后丧失了自信心,变得消极、自卑,养成家长要求什么,马上就放弃不良习惯。

2、父母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内心需求,往往采取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早教”、“强教”,让孩子望而生畏。如成龙教子,看到朗朗就要房祖名弹琴,结果孩子偏偏去唱歌;看到周杰伦就要房祖名唱歌,结果孩子偏偏去跳舞;比如,对于孩子的行为训练,家长内心总是幻想着自己一说,孩子马上就照做,而且结果还要使自己深感满意。事实上,很多训练一是需要家长榜样示范、带动学习的,二是需要不断顺势引导、方法,三是需要时间来适应和加强的。

3、做了没有好结果。孩子自小就喜欢听从长辈的教导,经过肯定和鼓励而加强自己的行为,从而学会做事和思考,直至最终形成自己的固有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很多孩子在家里受惯了宠爱、听惯了好话,结果一到学校,没有得到相同的礼遇——受到肯定或表扬,甚至还要得到批评。结果,孩子觉得听家长的话让自己吃亏了,便不再听家长的话了。如,家长表扬孩子聪明,到学校老师没有认可;家里处处自主、给予自由和放纵,在学校因为横行霸道而不受欢迎;家里随便插嘴、说话,到学校因为插嘴而被视为没有礼貌。

孩子不听话,家长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03-06 阅读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