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吧  >  问答中心  >  初中生心理辅导

初中生心理辅导

474

初中生孩子正处于叛逆的高峰期,作为家长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孩子成为朋友,经常要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目前的状况及心理特征。每个孩子与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要抓住孩子的特点。知道她到底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不要以自己是长辈的态度与孩子相处。这样只能够让孩子与我们距离会越来越远,想要做好初中生的心理辅导,平等沟通是前提。

初中生心理辅导怎么做?

初中生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特殊时期,会令许多家长又疼不已。其实家长不必过分担心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因为这是孩子成长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只要不做出出格的事,家长不必过于唠叨,经常和老师联系,但要多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心理和特征。比如:这几天孩子是否有异常的行为举止:晚睡,早起,不按时回家,顶撞家长,等等。如果出现了,请家长不要着急,学会试着寻找原因。不要高高在上,因为这时孩子最不能接受恐怕就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姿态了。从初一开始,早点的从六年级下学期开始,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倪端出露,所以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谨慎出言。学会和孩子对话和交流。

家长要定期和孩子说说心里话,而不是说出像这样的话:都是为你好,你以后考不上像样的大学,看你怎办?等等伤害孩子心的话,殊不知,如果家长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孩子的压力会骤增,事情说不定会适得其反,或者出现不好收拾的局面!孩子的青春期没有您想象的那么艰难,也不能放手不管!持自然心态,细心观察,就能平安渡过。相信孩子,更要相信您自己。

04-15 阅读全文>

有些孩子在上初中后就会逐渐出现厌学现象,很多家长对此都感到很难理解,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再加上孩子的青春叛逆已到,对家长的“指手画脚”更是感到不耐烦,那么初中生厌学心理辅导又该怎么做呢?

初中生厌学心理辅导

1、鼓励好奇与探索

家长要唤起初中生的好奇心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学习时要设法鼓励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对孩子尽量鼓励肯定,即使对其不恰当的思想和行为,也应以保护其好奇心为原则。

2、适时的赏罚

初中生在学习中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应即时给予鼓励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更应如此。对于学习不认真又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也要必要地进行惩罚,但该“惩罚”要恰如其分,使学生心悦诚服,从内心里接受,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产生逆反心理。

10-08 阅读全文>

孩子不愿意上学可能涉及心理问题,需具体分析。不想上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不好,课堂上教的内容吸收不了,导致成绩差,孩子压力就大了,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另一种就是和同学老师关系处不好,可能在学校没什么朋友,或者受人欺负了,导致孩子不愿意去上学。

初中生不想去学校是心理问题吗

初中孩子厌学,或许是因为这几方面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条件欠好,父母平常短少引导,或许父母感情不合都有或许影响孩子的学习。

2、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方面要看孩子结交了一些什么人,是不是遭到其他不务正业的人的影响,或许遭到什么人的威胁。

3、校园方面的原因。校园方面要了解是不是学生完不成学习使命心理压力大,或许是不是遭到教师和同学的轻视。

04-25 阅读全文>

和家长对着干是初中生叛逆的典型心理,我们作为家长一定不要用自己的身份去压制孩子的想法,并且也不要对孩子过于束缚,这样都会导致孩子出现叛逆心理,那么家长该怎么去教育孩子呢?

初中生的叛逆心理

一、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寻找“安静的乐土”。

受社会上一些“读书无用论”和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等负面信息的影响,一些学困生,课堂上听不懂、课下又不愿意主动学习,再加上老师的冷漠和忽视,以及家长的简单粗暴,导致他们更加厌学,旷课、逃课,寻找逃避场所,便成了学困生的家常便饭。

二、讨厌家长的说教,指东往西。

伴随初中生成人感的增强,渴望摆脱家庭的束缚,不希望家长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看,喜欢跟家长对着干,“你指东,我偏往西”,精神分析理论将这段时期称为“仇亲期”,大概要持续2-3年左右。

04-15 阅读全文>

初中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很普遍的,家长们也都是知道的,我们常常会因为孩子的要求而苦不堪言。但这也是一种不良风气,家长就要注意引导孩子,并且要找到适合的方法,才能正确给予教育,而不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这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初中生攀比心理如何教育

1、适度满足。孩子的欲望不应该被无限制地满足,但是可以适度满足。不买上千元的鞋子,可以买一双新鞋子,不买上千元的衣服,可以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让孩子知道虽然经济不允许,但父母还是重视你的,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爱,更有安全感。

2、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攀比的本质是虚荣,虚荣的本质是缺乏认可。因为初中生对自己的肯定不够,所以急需外界的认同,外物的补充。家长可以多认可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就不再渴求外界的认同了。

还可以通过给孩子培养特长的方法为孩子建立自信,参与一些课外兴趣班,孩子有了一技之长,与人交往时自然就会更自信,不用再寻求外物的满足。

3、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家长可正确引导孩子,教会孩子怎么去攒钱,然后平时怎么去分配自己的零花钱,教会孩子金钱来之不易的道理。家长可以每个月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如果需要买玩具,必须在自己能支付的金额内。

12-17 阅读全文>

不少家长,会为孩子已经成为一名初中生了,而感到骄傲,说明孩子也慢慢长大了。但是孩子成为初中生之后,也会随之而来产生一些心理问题,首先家长应该放平心态,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同时家长应该积极疏导孩子,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十个典型初中生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初中生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孩子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孩子内向,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经常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教训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别人”的典型初中生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12-12 阅读全文>

孩子在进入初中阶段的时候,也是步入青春期的时候。因此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处理好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困扰,避免孩子产生一些不好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可以开心健康的成长。

初中生心理特点

1、听不进别人的话

孩子到了初中的时候,会出现听不进别人话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对同伴关系会变得更加依赖,而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

当孩子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别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12-08 阅读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