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现在打骂教育孩子坚决不可取,那都是老一辈的教育方式。中国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这都是传统教养观念,不知误导了多少个孩子,让他们遭受了皮肉之苦,这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孩子有错但不致于天天挨打。我们要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孩子。
小孩该不该打骂教育
首先,绝对不应该骂孩子。骂不仅没有用,而且是非常没有素质的表现,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一丁点帮助。家长一定要克服骂孩子的冲动。
批评是必须要有的,而且在批评的同时,要给孩子讲道理。说清楚他错在哪里,如何做才是对的,摆事实举例子,要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同一个问题上,如果屡教不改,那么必须要采取惩戒的方式。惩戒不是随着自己的性子随便打孩子,而是要跟他把事情说清楚,甚至之前一次就要提醒他,下次再错就要挨打。这样会让孩子知道自己问题的严重性。
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育手段,通过惩戒让孩子形成对于错的认识,改正错误才是目的。而且惩戒要适度,屁股或者手心一两次就好,根据孩子对于疼痛的耐受度,他觉得比较疼就行了。
不打不骂,还有哪些正确的教育方法
1、确立规则,坚决执行。不要随意立规则而不考虑实用性与前后一致性。让孩子看到规则的具体性与规律性,这样执行起来才会减少难度。好的规则包括了一般性的定义和可操作性。
2、模范的作用。儿童规则与道德的习得并不依靠逻辑与思维,主要看家长的榜样作用。跟孩子一样遵守同一个规则就是榜样。你得先让他明白,大家都一样,都遵守规则,他/她才会去试试看遵守规则。
3、让他/她试错。即使是最轻微的惩戒教育,也别太把反复出现的违背规则的行为当回事儿,这是他/她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更别把惩戒力度加大。
4、积极性反馈。孩子年龄小,大脑中主管情绪与调节的边缘系统发育并不完善,所以在遵守规则中必定有很多情绪反应。请你给出积极性反馈,包括积极性词句以及可操作的行为改善。
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1、唠叨式
很多孩子说,一听父母唠叨他就烦。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间对方老唠叨,那你们烦不烦?作丈夫的唠叨,妻子烦,作妻子的唠叨,丈夫烦。因此,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数落式
有的唠叨式同时就是数落式。总是数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样啊?总是在那儿数落。数落比唠叨更恶性,因为数落常常有谴责性质。数落式家教往往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压制住了。
3、训斥、打骂式
训斥打骂都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有仅不会使孩子成绩提高,而且会使孩子更加厌学,甚至逃学。父母因为几次考试失败,反复地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认为孩子的问题只要严厉点训斥,就能改变结果。结果却是孩子听得恐惧了,不但把耳朵关闭,也把房门关闭了。
4、达标式
规定孩子下次考试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一种家教方式。先给孩子制定了一个标准,使孩子心理上特别紧张,而孩子往往是越担心越达不到标。
5、疲劳式
学校搞题海战术,家长再增加学习时间,学习题目,这就是疲劳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负荷学习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最终只能是欲速不达,从而导致孩子越来越学不好。
6、包办、陪读式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都替他操心,问长问短,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自主能力没有了,另一方面,很容易让孩子误会学习并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依赖性大。
7、催促式
“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这样的催促很多妈妈喜欢反复地对孩子强调,如果孩子听烦了,他们可能会说:我本来想学,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学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大了。
8、愁眉苦脸式
老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情绪对孩子是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回到家里时,如果面对的是一张数落自己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孩子也许会从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学习的乐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