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回答
家长们可能也发现了,有些孩子在小学成绩不好,但是等到初中,掌握了适合他的学习方法,那成绩就在飞快提升。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正确引导,让孩子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孩子才不会因此落下很多知识点。
小学成绩不好初中能学好吗
小学成绩不好初中能学好。小学的成绩不好,并不会代表初中以后成绩还会不好。虽然小学主要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但是有一些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非常的不好,但是对于这种情况,在读初中之后也是可以进行改变的。
就算孩子现在小学成绩不好,但是在读初中以后能够让自己加倍努力,并且懂得不懂多问,这样就可以让他自己的成绩得到一定的提升,甚至可以让他的成绩变得比较优秀。
小学成绩不好初中怎么补救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很多学生在课前课后都不做准备,这样当然不正确了。如果课前没有进行预习浏览,上课的时候即使再认真也很难抓到重点的。而预习过后就不一样了,通过预习可以知道这节课主要讲什么,还可以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标注出来,这样听课的时候就有了重点。
毕竟大部分初中学生,都不能保证上课的45分钟都是聚精会神的,课后复习也是一样的。人的记忆和遗忘都有规律可循,对于在小学成绩不好的孩子,那在课后用两三分钟回顾一次,想要遗忘就很难了。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保证。多少学生很难意识到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只有学习这一条路。很多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中,被家长,老师,社会保护得好好的,从来没有见过生活真真的面目,没有认真体会生活的艰辛。
虽然被无数次的教育要好好学习,但是道理谁都懂,但没有真正触及到自身,没有触及到内心,谁又会按道理去做?所以孩子的学习态度很重要!这关乎孩子在初中能不能学好!
3、让孩子努力,找到学习方法
不可否认的是,总有小学成绩不好的孩子,在初中的时候能逆袭成功,这就是因为努力,而努力这一词概括和抹杀了很多具体的因素。所以激励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初中孩子,进步的因素有很多,当然都会被我们笼统的称为努力。
小学的时候,其实老师最关键,每个成年人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所以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好也未必是学习方法正确;学习成绩差亦未必是方法错误。关键是老师能给你如何学习的基本方法,但是在初中就不一样了,初中需要孩子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成绩。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接受学校的教育和集体生活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要离开自己的爸妈去幼儿园了,但更多的孩子会是以哭闹或想尽一切办法来排斥去学校的生活,那么对于孩子不上幼儿园怎么引导呢?
孩子不上幼儿园怎么引导
1、 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渐适应
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去上,告诉孩子学校里会有更多的小伙伴,多和孩子讲其优点。
孩子如果一开始就过于抗拒去上学,那就可以先缩短和孩子分离的时间,可以选择让孩子先上半天,早上送孩子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中午睡醒午觉妈妈就来接你,逐渐的拉长分离时间,让孩子逐渐适应。
2、找到孩子的兴趣
给孩子做好榜样示范,为孩子找到一个喜欢幼儿园的目标,去激励孩子,比如找到一个孩子视为榜样的哥哥姐姐,引导孩子看哥哥姐姐在班级的多努力呀老师也喜欢等,或者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去激励。
比如男孩子都喜欢小汽车,女孩子都喜欢洋娃娃,承诺孩子在班级表现得好并且每天都积极去幼儿园就会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
3、每次接送孩子时询问些正面问题
家长平时在接到孩子之后,多问一些正面的问题。比如说今天在幼儿园里面和其他小朋友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老师今天给你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或者是教会了你什么样的儿歌?
这种情况下切忌家长去问孩子在幼儿园里有没有吃饱?有没有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有没有被老师批评等等,这样的问题会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一定坏的影响,那么他在上学的时候就会提不起那么强烈的兴趣来。
4、与老师沟通
家长把孩子送入到幼儿园之前,还需要与本班老师多多沟通,让老师知道孩子的生活习惯,喜欢做什么,爱好吃什么,老师可以从孩子的喜好入手,老师就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孩子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5、及时进行心理安抚
当孩子因为去幼儿园而感到恐惧时,父母也要及时的进行安抚,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要让孩子负面情绪积压,可以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恐惧讲出来,和父母分享自己的顾虑。孩子的负面情绪如果没有及时的排解,当孩子感到恐惧时,这些情绪就会爆发出来,导致孩子情绪失控。
每到开学季和节假日及周末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都是家长万分苦恼的时候。送家里的小朋友去上幼儿园的时候,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孩子从早上起床后一睁眼开始,就哭着闹着说不想去幼儿园,全家都出动了怎么哄都没有用,那孩子不去幼儿园怎么引导好呢?
孩子不去幼儿园怎么引导
1、提前带孩子熟悉环境
在孩子预备要进入幼儿园之后,家长就可以提前带孩子去准备就读的幼儿园熟悉一下环境了。家长可以在上课的时间带孩子去看一下其他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状态,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看小朋友做操、玩游戏的场景等等,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奇和期待感,想去幼儿园。
除了上面这些,家长也可以在幼儿园放学时间段内,带孩子进入幼儿园内部去实际玩耍一下,像滑滑梯、摇木马、做游戏等。让孩子对幼儿园做个直接的了解,使孩子能够感受到幼儿园的乐趣,从心底里先接受幼儿园。
2、家长不要过分焦虑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孩子离开家长,走进学校,这是必然要面对的事儿。父母与子女之间本来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就是一场目送。家长要学会正视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多一些放心,尤其是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的初期,不要每天放学回来事无巨细样样都问。
孩子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孩子对幼儿园本身就是存在恐惧与地池的话,家长的过分操心与安慰会给孩子制造更多焦虑。相反,如果家长能够表现的轻松一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焦虑。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在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的初期阶段最好由父母接送,不要让家里的老人接送。老人对孩子的宠溺程度远远胜过家长,看到孩子哭他们也会伤心难过,可能会比孩子更焦虑,让孩子看见只会哭的更厉害,更加不愿意去幼儿园。
3、转移焦点
家长再可以每天孩子去上幼儿园之前,去问孩子一些这样的问题,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对幼儿园的排斥感转为对放学后的期待感。比如,家长可以问孩子,晚上你是想让妈妈来接你呢,还是想让爸爸来接呢?放学之后你是想吃小熊饼干呢还是想吃威化饼呢啊?
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将孩子的注意力从不愿意上学,转为该怎么在幼儿园度过这一天等待放学后的时间。让孩子从拒绝上学变为想要怎么上学,孩子自然就不会出现不想去幼儿园的现象了。
小孩子的想法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孩子不去幼儿园怎么引导起来也并不是太难,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对孩子的引导,让孩子转变对幼儿园的态度,愿意主动去幼儿园。
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父母一定是很着急和焦虑的。但这种不良情绪,一定不能影响到孩子,不然孩子会更排斥去幼儿园。
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怎么办呢
1、与班级老师沟通,家园配合。
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所以有什么事家长一定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并反应孩子的情况,双方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配合和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2、给予孩子正能量的支持与引导。
当孩子抗拒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正面的鼓励去引导孩子。例如,告诉孩子幼儿园有很多新奇好玩的玩具;老师会带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唱歌跳舞等等,抓住孩子感兴趣的地方,鼓励孩子去尝试和感受新鲜的事物。
3、通过一些故事和书籍,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光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可能会不太好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绘本故事,让孩子了解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在故事情节中,正能量的角色也会带给孩子一些榜样的力量,让他们变得更勇敢!
4、家长要有耐心和关心。
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孩子还会出现情绪反复的现象。所以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引导,不要因为孩子不稳定的情绪而对他们失去了耐心,不然会让孩子更害怕上幼儿园的。
父母的关心对孩子来说也同样重要,你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所有不好的情绪或许都只愿意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才能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三岁女孩子怎么管教?很多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追本溯源,其实都源自小时候教育的缺失。因此,在孩子3岁时,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生活习惯,引导孩子能够正确说出自己的情绪,多带孩子去户外感受大自然,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三岁女孩子怎么管教
1、不要强制性的制止孩子的行为,让他先亲身尝试,自发的明白这种危害
三岁的孩子比较淘气,本来他就不太成熟,还格外的固执,经常和父母对着干。他想要做什么事情,也不管对不对,他也不会改变决定。往往这时候父母就会失去耐心,强制性的制止孩子的行为,结果却换来孩子更为放肆的哭闹。
太过强硬的态度对孩子起不到一点作用,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当孩子想要做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时,父母可以让他自己尝试一下,感受一下后果。这样父母不用再唠叨,孩子自己就会长记性,下次不会再做类似的事情。
2、对于太调皮的孩子,如果他不遵守规矩,就罚坐,规定时间内不准动
孩子有时候太调皮,打他两下根本不起作用。当时可能会听话,但是过后又会变成老样子。而且有些孩子还不怕打。这就让很多父母没招了。其实只要抓住孩子的软肋,就能让他服服贴贴。孩子大部分都坐不住,比较好动。
所以就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如果不听话,就罚坐。规定一段时间,让他面朝着墙壁,坐在那不许动,谁也别理他。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之后,看看他的态度。如果不行,时间再延长。这样是一种温和的方式,但是比着打骂孩子效果要好。
3、面对不乖的孩子,给他立规矩时父母要贯彻始终,不能有一次纵容
既然要给孩子立规矩,那么作为负责人的父母要守好原则,对孩子不能心软。立好了规矩孩子就要遵守,否则就要受罚。就算孩子撒娇耍赖乃至撒泼打滚,父母也不能有一次心软,不能破坏规矩。
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明白规矩的重要性,让他自己重视起来。给孩子立规矩不只要孩子配合,父母的态度才是关键。只有父母把好关了,才能更好的管教孩子。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让很多家长都值得深思的话题,很多时候家长会忽略孩子的一些不好的做法,比如撒谎。随着成长,孩子因为心智越来越成熟在面对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开始向身边的人说谎,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重视问题的严重性了。那么六岁孩子撒谎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呢?
六岁孩子撒谎家长应该怎么教育
1、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自己肯定不要说谎,孩子是白纸,全靠大人在教,所以父母要言行一致,不要说好要做的事情或者答应的事情,一旦到兑现的时候就不兑现了。
2、一旦父母发现了孩子在说谎,请不要立即责骂,孩子还小,也许孩子编造的谎言在父母看来不堪一击,很可笑,但是孩子觉得自己已经编的很圆满了,所以不要太过责骂,规矩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
3、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无关痛痒的小谎言,家长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回应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说谎了。这样做有利于保护孩子的面子,不至于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到说谎是不对的。
4、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当孩子说了严重的谎言,而且不承认时,家长可以向孩子预测后果,让孩子明白说谎的代价。平时,家长应该不断教孩子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从而减少一些孩子因为曲解是非而说出的谎言。
5、要让孩子懂得撒谎的后果,但不是惩罚而是跟孩子一起面对,让孩子懂得无论他撒谎与否,家长都会陪着他,这样才会建立起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孩子在未来碰到难题或者不解的时候,才会愿意和家长分享沟通。
6、可以给孩子看看关于谎言的绘本故事,比如狼来了。总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孩子撒谎时家长应该解决这类型的问题,首先不要对孩子发火,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说谎,然后再好好和孩子谈谈,帮助孩子解决,指引孩子正确的路。
幼儿园是很多孩子面临的第一个大的挑战,他们可能没有正式离开过父母、对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感到陌生,因此很多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哭闹、不上幼儿园的想法都是正常的。但一直哭闹也不是办法,我们必须要帮办法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孩子不上幼儿园哭闹该怎么解决呢?
孩子不上幼儿园哭闹该怎么解决
1、家长要保持平静心态
无论孩子多么哭闹,都不要冲孩子发脾气,尽量对他保持平静的态度,要是你表现出担心、忧虑、急躁,孩子会感受到这些不良情绪,以为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会加剧他的不安情绪。
2、家长不要太宠着他
因为孩子在家里就像“手心里的宝”人见人爱,到了幼儿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会很不习惯。这时你就不要再像原来那样宠他,要尽量让他知道:他长大了,不像原来了。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不上幼儿园哭闹的问题很快就能所得到改善了。
3、提升各项能力
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交友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各方面有欠缺的话,要逐个给予提升,从紧急到不紧急,慢慢来。像自理能力、交友能力、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要先啃下这块硬骨头。
4、找到孩子的朋友圈
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在楼下玩,就像我们小区里和孩子差不多的小朋友有好几个,我们几个妈妈就商量着让这几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这样孩子之间比较熟悉,到了幼儿园里也不会感觉到孤单。
5、适当性的诱惑
对于孩子不上幼儿园哭闹的状况,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特别喜欢的一些玩具或者是零食,告诉孩子,如果今天乖乖地呆在幼儿园就可以多看半个小时电视,或者是获得了小红花奖励,可以多吃一个冰激凌等等。
这样孩子在记住你的奖励之后,在幼儿园可能会更容易展现自我,慢慢的孩子的适应能力变强了,不想上学的想法也就消失了。
6、和他共情
当他哭闹的问题出现之后,家长要尊重的蹲下来表示理解并表达爱,可以用拉手或者拥抱,表达爱、平复情绪,传递勇气和力量,“我理解你现在很不舍得妈妈离开,我也一样”,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和他站在一起,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会安定很多。
“我为什么要听你的?”随着孩子逐渐的长大,不少做父母的发现,孩子竟然学会了顶嘴,尤其是在四五岁的时候,简直就是一个“小杠精”,成天把“不”挂在嘴边,只要父母要求他做事,就会被“怼”,面对孩子喜欢顶嘴的问题,有些父母选择放任不管,有些父母则选择了“教育”一下,奈何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五岁孩子顶嘴家长怎么做?
五岁孩子顶嘴家长怎么做
1、不要责怪孩子
很多父母听到孩子顶嘴,常常会责怪孩子,有的甚至会惩罚孩子,让孩子面壁思过,或者不理他。
其实这种方式会对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顶嘴是孩子表达、坚持自我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责怪、打压他,很可能会导致他以后不敢再表达自己,变得胆小、懦弱。
我们应该语气平和,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跟他沟通。教他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顶嘴的方式来表达。
2、接纳孩子的合理需求
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可以先满足他,事后再来教导,“想要什么的时候,先跟爸爸妈妈好好地商量,如果是合理的,我们会满足你,但你不要用顶嘴的方式来跟我们说哦。”
很多父母很专制,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要求孩子什么都听他们的。这样的日子过久了,孩子没有一点儿自由,会增长孩子心中的负面情绪,当这种情绪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孩子就会常常出现顶嘴的行为。
因此,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要满足他,那么孩子的顶嘴行为也会相应地减少些。
3、巧用暗示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暗示效应”。它是指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如果孩子经常接触爱顶嘴、吵架的人,孩子就会变得爱顶嘴、爱吵架。因为别人不好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负面的暗示:顶嘴、吵架,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三岁多孩子脾气暴躁打人怎么办?孩子的反抗阶段。“从2~3岁起,宝宝便会出现‘心理反抗期’,身体发育,力量逐渐增强,宝宝渐渐的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内心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便会有肢体上的表现,这是成长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孩子喜欢打人主要因为他们的情绪发展还在过渡期,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才会出现攻击别人的行为,所以家长千万不要训斥孩子是“坏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解心理,正确地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地教会孩子打人是不对的道理。
三岁多孩子脾气暴躁打人怎么办
1、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从中明白道理、明确是非。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愿望得不到满足、被批评、被误解受委屈、被人抢走玩具等等让人感觉很不舒适的事件。孩子应该是通过这些事情,明白道理、习得规矩、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不是只停留在发脾气、用暴力的方式表达情绪上。
当孩子发脾气时,其实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告诉孩子如果要发泄情绪,可以选择自己安静待一会儿,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在“负面”情绪中待太久。
2、父母自己做好情绪管理的榜样。许多孩子爱发脾气,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响。如果家长平时在家里动不动朝身边人发脾气、大吼大叫、摔东西,甚至动手打人,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沾染上坏脾气,习得错误的情绪表达方式。
更可怕的是,孩子越长大,脾气会越像父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好好说话,正确表达情绪,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3、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快速观察、耐心询问、冷静分析来推测孩子攻击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不要怒气冲冲地质问孩子,因为孩子当时常常回答不上来也不愿意回答,那样只会引发你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搂紧孩子,明确表达对他行为背后的原因表示理解。
4、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教会孩子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绪,比如喜欢对方就拉一拉手,要拉着孩子的小手示范动作;比如不高兴不愿意就大声说“不”,要陪着宝宝一起喊出来;比如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就找大人帮忙,要尽可能把每种情景向孩子演示得足够详细。
5、帮助孩子合理地释放压力。尽量通过调整周围的环境、改变成人的情绪行为来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另外,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合摔打或啃咬的玩具,带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来尽情释放压力。
6、告诉孩子行为的后果。告诉孩子被打和被咬都会很疼,但千万不可以以暴制暴。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确实需要漫长的过程,但若对孩子实施肉体惩罚,无形中也是在告诉他“下次你也可以这样做”。要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析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但绝不给孩子制造罪恶感。
7、不要过多评价孩子的行为。过多的关注反而会起到强化的作用,所以,平时避免让孩子过多地听到大家对他“打人”“咬人”行为的谈论,也不要因此给孩子冠上“小霸王”之类的绰号。要多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当他有“打人”“咬人”的倾向时,就要及时干预制止。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41